目前在庫認證車:
1,015
搜尋熱門:
BENZ
、
BMW
廠牌
ALFA ROMEO
ASTON MARTIN
AUDI
BENTLEY
BENZ
BMW
BUICK
CADILLAC
CHERY
CHEVROLET
CHRYSLER
CITROEN
CMC-中華
DAEWOO
DAIHATSU
DFSK
DODGE
FERRARI
FIAT
FORD
FORMOSA
GM
HINO
HONDA
HUMMER
HYUNDAI
INFINITI
ISUZU
IVECO
JAGUAR
JEEP
KIA
LAMBORGHINI
LANCIA
LAND ROVER
LEXUS
LINCOLN
LOTUS
LUXGEN
MAHINDRA
MASERATI
MAZDA
MCLAREN
MINI
MITSUBISHI
NISSAN
OPEL
PEUGEOT
PORSCHE
PROTON
RENAULT
ROLLS ROYCE
SAAB
SHELBY
SKODA
SMART
SSANGYONG
SUBARU
SUZUKI
TESLA
TOBE
TOYOTA
VOLKSWAGEN
VOLVO
車型
BEETLE
BORA
CADDY MAXI
CRAFTER
EOS
GOLF
JETTA
LUPO
PASSAT
PHAETON
POINTER
POLO
SCIROCCO
SHARAN
T4
T5
TIGUAN
TOUAREG
其他
售價
100萬以上
90萬-100萬
80萬-90萬
70萬-80萬
60萬-70萬
50萬-60萬
40萬-50萬
30萬-40萬
20萬-30萬
10萬-20萬
10萬以下
面議
車齡
1年以內
1-3年
3-5年
5-8年
8-10年
10年以上
首頁
車訊新聞
達人專欄
新企劃
Hyundai Elantra Sport 就是他了
智能四驅 豈止越野 - SUZUKI VITARA S
買車換車調查局
移動新樂園
小資男女入門新招- Honda CITY
快樂生活 移動城堡-VW Caddy Maxi
愛家新選擇-Nissan Super Sentra
開啟生活無限可能-SUZUKI SX4
體驗美國肌肉快感-Ford MUSTANG
小車新典範-HONDA FIT
完美 再次定義-LEXUS NX
文武兼具-SUBARU WRX
進化總和-Audi A6
NEW
汽車險推薦
Corolla cross環島趣
百萬車主省錢妙招
HR-V小家庭經濟學
日德PK安全王-Forester大戰Tiguan
秋高氣爽開Honda CR-V露營去
Altis神車更需要神級車險
開著RAV4跟著春色去旅行
車險試算
小老婆俱樂部
春遊去!親子出遊懶人包
再也不怕長途塞車
愛妻塊陶啊!abc好車網
寶寶的行動守護神-Aprica
全家的守護神-PAPAGO
休旅車用胎首選-NANKANG
開車出遊不可不知-YOKOHAMA
CT200h 大人的玩伴-LEXUS
(
登入
)
|
說明
|
PChome
粉絲團
-
車訊新聞
NEWS
請選擇排序方式
依最新排序
全部車訊│
7car
│
SiCAR
│
鏈車網
│
車勢文化
│
黑侍樂讀
日前我們曾多次獨家報導英倫品牌“MG”將導入台灣的消息,並也曾獨家捕獲了MG的純電動車“eZS”在台測試的測試車(請見:
https://www.lian-car.com/articles/read/32677.html
)。如今消息有著更近一步明朗,據悉將於第三季末正式導入台灣,屆時將會同時引進油電與純電車款,提供台灣消費者一個不同過往的選擇。
1924年誕生於英國的MG,早年致力於敞篷車與雙座跑車的開發,曾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小型車製造商之一,台灣也曾在90年代導入,其中置引擎後輪傳動的雙座跑車“MGF”,更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夢中情車。而堅持“本味製造”的MG,跟許多規模較小的車廠一樣,經歷了數次轉手,包含ROVER、BMW等都曾擁有過MG,最終於2005年時轉入中國被南京汽車所收購,隨後在南京汽車被上海汽車收購的結果下,成為上海汽車集團的一份子至今。
雖然顛沛流離,但至少MG一直都還存在著,也在上汽手上安穩度過了十多年,而在準備迎向百年的此時,MG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世代的品牌識別Logo,跟隨現今國際共識走向“扁平化”、“簡單化”、“數位化”的風潮,將原本帶有立體感的Logo,改換成純粹單純的線條與字母。
根據原廠新聞稿資料顯示,“新標識直觀呈現了多元的品牌人格,包括年輕、純粹、高辨識度、自信、扁平、科技。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場景歸屬。”,顯見原先就主打平價年輕市場的MG,新世代車型將會更直接的面對年輕族群。當然,在品牌更換Logo之後,屆時導入台灣市場的MG車款及其展間等企業識別,自然也都將同步用上新標章,帶給台灣消費者嶄新的氣象。
先進口再國產!MG改換新標,預計今年第三季導入台灣,純電與油電並行
發表:2021-04-07
BMW
ROVER
說到最強Porsche,最大馬力高達700ps的991 GT2 RS即使絕對不做第二人想,不過也只是在原廠狀態而已,要是轉移到改裝領域,那就絕對不是這輛車齡25歲有餘的968對手,只因它在怪物猛車雲集的WTAC世界單圈挑戰賽不但是最高級別PRO Class二冠王,同時還締造最快單圈紀錄!它究竟改什麼才這麼猛?敬請看完下文報導…..
說到Time Attack最速單圈,「綠色地獄」紐柏林北賽道雖最為家喻戶曉但也僅限於原廠新車,要是改裝車的話,位於澳洲Sydney SMSP賽道所舉辦的WTAC世界單圈挑戰賽(World Time Attack Challenge),則可堪稱目前最具規模的國際性賽事,一年一度舉辦的它自然也成為全球改裝賽界的年度重頭戲!由於賽制多半從日本筑波單圈賽臨摹而來,加上初期廣受日本改裝界的推波助瀾,也讓其參賽車大半以日系為主,挾著改法極為廣泛、強化套件多的雙優勢,打從2010年開始在最高級別PRO Class一共連續拿下8次冠軍,表現可說強勢到不行!不過到2018年卻風雲變色,這輛由PR Technology操刀的Porsche 968老車,記取前兩年都只拿亞軍的教訓而在動力進行超大幅升級,即使引擎一樣維持原廠的四缸型式,不過排氣量、內部機件甚至整體強度都完全超脫原廠一舉達到全球最強四缸式樣,加上外觀空力也設定到可堪稱「貼地飛行」的高超境界,也連續在2018、2019兩年奪下冠軍!
順利寫下二連霸戰績雖然耀眼,不過更耀眼是它單圈成績更是WTAC賽史上第一次進入1分20秒內!從2018年的1分19秒825,再到2019年的1分19秒277都是讓所有對手望塵莫及的超優異表現!身為破紀錄最大功臣的動力項目,PR Technology採用專屬客製的Billet CNC特製汽缸體、汽缸頭,不但整體強度足可因應大渦輪、高增壓值的極致壓榨,內部因缸徑、行程都大幅擴展也讓排氣量達到4.0L之譜,搭配一拜強化的進排氣、供油與Borg Warner巨螺等設定,加上EMTron競技版ECU,不光最大馬力可上看到1500hp,最高轉速也有突破萬轉的本事!而變速箱則是Albins製作的序列六速式樣,而車體骨架與懸吊系統則全部打調重練,整體設定絕非原廠車可比擬,全車戰力表現別提991 GT2 RS,甚至連賽道版的ClubSport甚至935 2020都非對手,冠上當今最強Porsche賽道版絕對實至名歸…..
延伸閱讀:一、B牌「新火箭」! Mercedes AMG GT63 S專用Brabus「Rocket 900」猛改式樣
點我
二、「高戰力」取向!Toyota GR Supra 實戰派外觀改Ings+「N-Spec」套件
點我
991 GT2 RS也慘輸!Porsche 968「最強四缸」單圈王
發表:2021-04-07
AMG GT
PORSCHE
TOYOTA
在台灣油電之爭在各論壇戰的不可開交,這風潮美國人也決定參戰。因為VW在美國發布的一支ID.4影片,就直接放一台滿是泥巴的SUBARU Outback,劇中更大酸該車後方貼的「我愛大自然」的貼紙是認真的嗎?VW已經不只一次對外宣稱自己未來將棄油改電的策略模式。因此拍支ID.4廣告在美國市場宣傳一下也是件很正常的事。不過VW可能覺得過去的廣告片講講電動車的美好有點太無聊,因此決定把在美國同樣熱賣的SUBARU Outback拿來消遣一下。該影片一開始跟正常廣告片沒啥兩樣,僅宣傳ID.4相當安靜同時高科技,是全家出遊的好夥伴。但鏡頭一轉,ID.4與一台滿是泥巴的Outback錯身而過,而Outback車尾還貼上I Love Nature的貼紙,此時ID.4的女副駕一臉不屑的說: 「認真的嗎?」
過車廠間互虧的影片或廣告案並不少見,不過潛規則是大家會用外觀剪影或是暗喻的方式來進行,像VW這樣直接將SUBARU的車名秀在影片上其實相當罕見,挑釁意味相當濃厚。不過VW也並非隨便開地圖炮,因為SUBARU在美國銷售一直不錯,除了四驅模式除了可以讓車主到戶外野營外,在常下雪的城市SUBARU也是美國人購車時的首選。而這塊市場恰巧是VW較難切入的區塊。不過這也並非美國VW第一次惹出爭議,先前他們也搶先在3月31號發出新聞稿,表示他們將更改公司名稱。結果在愚人節當天再發新聞稿說31號的消息是愚人節玩笑,讓許多車媒不知道該相信那一篇。這次他們挑上SUBARU嘲諷,按照往例就是SUBARU也拍一支影片反諷回去,不然就是請法務熱身,大家法院見了!
該文引戰!VW ID.4廣告狠酸SUBARU Outback又吵又不環保
發表:2021-04-07
OUTBACK
SUBARU
在台灣油電之爭在各論壇戰的不可開交,這風潮美國人也決定參戰。因為VW在美國發布的一支ID.4影片,就直接放一台滿是泥巴的SUBARU Outback,劇中更大酸該車後方貼的「我愛大自然」的貼紙是認真的嗎?VW已經不只一次對外宣稱自己未來將棄油改電的策略模式。因此拍支ID.4廣告在美國市場宣傳一下也是件很正常的事。不過VW可能覺得過去的廣告片講講電動車的美好有點太無聊,因此決定把在美國同樣熱賣的SUBARU Outback拿來消遣一下。該影片一開始跟正常廣告片沒啥兩樣,僅宣傳ID.4相當安靜同時高科技,是全家出遊的好夥伴。但鏡頭一轉,ID.4與一台滿是泥巴的Outback錯身而過,而Outback車尾還貼上I Love Nature的貼紙,此時ID.4的女副駕一臉不屑的說: 「認真的嗎?」
過車廠間互虧的影片或廣告案並不少見,不過潛規則是大家會用外觀剪影或是暗喻的方式來進行,像VW這樣直接將SUBARU的車名秀在影片上其實相當罕見,挑釁意味相當濃厚。不過VW也並非隨便開地圖炮,因為SUBARU在美國銷售一直不錯,除了四驅模式除了可以讓車主到戶外野營外,在常下雪的城市SUBARU也是美國人購車時的首選。而這塊市場恰巧是VW較難切入的區塊。不過這也並非美國VW第一次惹出爭議,先前他們也搶先在3月31號發出新聞稿,表示他們將更改公司名稱。結果在愚人節當天再發新聞稿說31號的消息是愚人節玩笑,讓許多車媒不知道該相信那一篇。這次他們挑上SUBARU嘲諷,按照往例就是SUBARU也拍一支影片反諷回去,不然就是請法務熱身,大家法院見了!
該文引戰!VW ID.4廣告狠酸SUBARU Outback又吵又不環保
發表:2021-04-07
OUTBACK
SUBARU
我先說,我不是狗粉,我也坦然的說,我個人是滿不欣賞gogoro在產業面上的一些操作與立場,但撇開那些充滿政治角力的風風雨雨不談,我是肯定gogoro在產品設計上的突破與創新。事實上,我認為創新便是gogoro最大的產品價值,這也是gogoro與其他二輪品牌的最大不同。
當然,很多時候,gogoro是利用所謂的“設計”或“創新”,再配上了許多話術,去美化包裝原有意圖,例如“降低成本”。但我想說的是,降低成本之事其實每家車廠都在做,至少gogoro還願意花心思去做包裝,這是我給予肯定的。甚至gogoro的社群行銷功力,我也認為足以讓各品牌學習研究。另一個當然~當然,gogoro不需要我的肯定,網路上不曾停歇的沸騰聲量,印證了gogoro的高人氣,而本次的話題之作,便是這台gogoro VIVA MIX。
我也得先說,我目前是電動二輪的車主,擁有車款是台鈴工業推出的eReady Fun,擁有時間約半年,這是一台採用gogoro 3架構的PBGN聯盟車款。而在購入eReady Fun之前,我則是每月要花兩三千塊使用共享機車的重度用戶,用最多的是GOShare,所以我對於gogoro產品,除了gogoro 1之外,其他也還算是熟悉。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想直接負責任的說,gogoro VIVA MIX乃是至今我認為最好騎的gogoro,沒有之一。
Gogoro車款過往被說不好騎的主要原因,在於所謂的“騎士三角”設計並不周全,讓騎乘姿勢顯得有些瞥屈,更別說一些細節上的設定(例如煞車手把的角度等),被譽為是個不懂車又要做車的企業。
我不是專業二輪媒體出身,所以我一開始也不知道到底騎士三角是三小,我只知道gogoro的車不管坐或騎,就是真的不太舒服、就是真的有些彆扭、就是真的有些“卡卡”。但今天一上gogoro VIVA MIX(以下簡稱為MIX),我就發現那些卡卡的感覺都沒有了,不管騎、或坐(等紅燈時)、或壓車,MIX都能給予貼近人體工學的自然姿勢,雖然還是有些可以改進的小地方,但絕對已經能讓MIX足稱為至今最好騎的gogoro了。
說到此處,倒也必須先說明個事情,本次之所以會名為“VIVA MIX”,在於gogoro已把VIVA從“產品”升級成“產品線”,甚至是更貼近子品牌的概念。換言之,未來還會有掛上VIVA品牌的其他車款出現,喜歡gogoro的朋友可以好好期待。
至於MIX這台車,有些人覺得改成10吋是降低成本。這種講法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因為只要仔細看看路上的摩托車,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十吋,而十吋胎的換置費用也會比12吋要來的低一點,更適合通勤買菜車的需求。不過,我是覺得MIX的車頭做得很大,配上十吋胎感覺有些“短腿”,有些人覺得好看、有些人覺得醜,我個人是覺得像是一隻小柯基,雖然看著有些不太習慣,但也挺可愛的。
而這個十吋胎配上原本gogoro 3的車體結構,造就出一個異於過往的親巧易控,畢竟車輛與騎士距離地面更近了。所以對於熱血騎士來說,MIX的傾角其實更大,等於能夠壓的更低;對於通勤族來說,則是更加的靈活好操作,整體是好的改變。
事實上,MIX真的是好騎,雖然我還是對於他“短腿”的外觀形象感到有些不太習慣,但騎著MIX在台灣擁擠的大街小巷裡穿梭,確實是比起之前的gogoro產品都還要來的更加輕鬆與愉快。此外,MIX也是“好用”的,原廠刻意加亮的前頭燈(與歐司朗合作)、合宜的置杯架與充電孔、更長的續航里程(將馬達出力調降),可以看出gogoro在降低成本之餘,又能給予MIX符合通勤車的配備要求(例如倒車功能),也顯見gogoro越來越懂市場(雖然後勤還是不好),不再只是個單玩設計與創意的科技公司。
至於最重要的一點,MIX本次推出了“皮帶版”,等於一款車型有鏈條與皮帶兩種傳動選擇。考慮到鏈條照顧的繁瑣,我個人是建議直接上最高階的皮帶版“BELT”,畢竟BELT也提供了比較完善的配備,而在騎乘時的寧靜感與穩定度,也是鏈條版所不及的。
總結來說,我認為MIX並非是原本的電動機車車主換購選擇,而是更適合成為觀望電動機車的族群所入手的“第一台電動機車”。因為他擁有與傳統燃油車更相似的騎乘感受,其所提供的售價與續航里程甚至是後續保養條件等,也都讓人較能接受。唯一要習慣的就是VIVA車系特有的撞色、跳色風格,這對於買菜族來說或許是需要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礙,但我想,應該也會有人將此視為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了。所以,如果你想入手一款電動機車,那麼台鈴的eReady FUN以及VIVA MIX,應該是目前最適合“入坑”的選擇,光陽的i-ONE也很值得期待(但得等換電站建置更完善一些),就看你要怎麼選了。
至今最好騎的gogoro:gogoro VIVA MIX試駕
發表:2021-04-07
GOGORO
Mercedes-Benz最早在2017年底洛杉磯車展發表現役第三代CLS,推出至今也有約莫3年左右時間,因此官方很快的在近期推出”小改款”車型,並預計在7月份於歐洲上市,只是在我們閱覽原廠新聞稿前,看著照片左思右瞧,似乎還真看不出究竟改了什麼?
事實上將兩者前後細細比對,就能發現小改款CLS包含前水箱罩、前保險桿與下氣壩都經過重新設計,同時還提供全新的輪圈造型與車色供消費者選擇,只是在頭尾燈造型與排列沒有明顯變化情況下,似乎整車的視覺感受差異並不明顯,這對於十分強調設計與造型的CLS車系來說,我們認為是有些可惜,還好在小改款後除了標準的AVANTGARDE外觀式樣外,同樣提供更運動化的AMG Line讓消費者選擇,讓”吸睛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至於內裝部份,則提供新的飾板與皮革顏色選項,並跟上小改E與大改S的腳步,換上全新的觸控式方向盤,除了上方相關按鍵變為觸控操作,兩側握柄處則同樣加入觸碰式的偵測感應,目的是在開啟駕駛輔助系統時,能夠偵測駕駛是否有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因此有了這項功能,當系統發出警示時,駕駛不再需要真的去轉一下方向盤,僅需將雙手確實放上方向盤即可,以我們先前試駕小改E200車型時的經驗,確實在整體質感有相當程度提升。然而除了方向盤外,似乎在車室空間就沒有其他改變了…
或許這回的小改款會讓人覺得程度極小甚至誠意不足,主要是因為原廠在去年夏天推出新年式CLS時,就已經將舊有的Comand多媒體系統,換上Mercedes-Benz當代的MBUX信息娛樂系統,以及全新的駕駛輔助系統,包含主動煞停輔助、主動限速輔助等等,就連台灣現售的CLS350及AMG CLS53動力都早已具備EQ Boost輕油電技術,因此嚴格說來早在這回的小改款之前,CLS就享有眾多Mercedes-Benz的最新科技與技術支援,看來絕非誠意不足,而是超前部署的展現。
CLS在Mercedes-Benz的車系編成上,很顯然是跳脫C、E、S的傳統轎車框架,走向更具設計與美型的轎跑領域,甚至在第二代時還推出五門Shooting Brake版本,絕對是輛成功且成熟的作品,雖說這級距在銷售量上還無法與主流車型相比擬,不過近年來仍是有如Audi A7、BMW 8系列甚至PORSCHE Panamera等嶄新競品加入,究竟CLS小改款產品魅力是否足夠吸引消費者,或許接下來的銷售成績會給我們答案,同時我們也相信它很快會與台灣消費者見面的。
小改款Mercedes-Benz E200 LUXURY試駕
整個中控台都是螢幕!Mercedes-Benz電動旗艦EQS確定8月正式亮相
外觀造型、全新方向盤是亮點。Mercedes-Benz小改款CLS亮相
發表:2021-04-07
Mercedes-Benz
PANAMERA
CLS350
E200
S350
AUDI
BENZ
BMW
PORSCHE
我先說,我不是狗粉,我也坦然的說,我個人是滿不欣賞gogoro在產業面上的一些操作與立場,但撇開那些充滿政治角力的風風雨雨不談,我是肯定gogoro在產品設計上的突破與創新。事實上,我認為創新便是gogoro最大的產品價值,這也是gogoro與其他二輪品牌的最大不同。
當然,很多時候,gogoro是利用所謂的“設計”或“創新”,再配上了許多話術,去美化包裝原有意圖,例如“降低成本”。但我想說的是,降低成本之事其實每家車廠都在做,至少gogoro還願意花心思去做包裝,這是我給予肯定的。甚至gogoro的社群行銷功力,我也認為足以讓各品牌學習研究。另一個當然~當然,gogoro不需要我的肯定,網路上不曾停歇的沸騰聲量,印證了gogoro的高人氣,而本次的話題之作,便是這台gogoro VIVA MIX。
我也得先說,我目前是電動二輪的車主,擁有車款是台鈴工業推出的eReady Fun,擁有時間約半年,這是一台採用gogoro 3架構的PBGN聯盟車款。而在購入eReady Fun之前,我則是每月要花兩三千塊使用共享機車的重度用戶,用最多的是GOShare,所以我對於gogoro產品,除了gogoro 1之外,其他也還算是熟悉。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想直接負責任的說,gogoro VIVA MIX乃是至今我認為最好騎的gogoro,沒有之一。
Gogoro車款過往被說不好騎的主要原因,在於所謂的“騎士三角”設計並不周全,讓騎乘姿勢顯得有些瞥屈,更別說一些細節上的設定(例如煞車手把的角度等),被譽為是個不懂車又要做車的企業。
我不是專業二輪媒體出身,所以我一開始也不知道到底騎士三角是三小,我只知道gogoro的車不管坐或騎,就是真的不太舒服、就是真的有些彆扭、就是真的有些“卡卡”。但今天一上gogoro VIVA MIX(以下簡稱為MIX),我就發現那些卡卡的感覺都沒有了,不管騎、或坐(等紅燈時)、或壓車,MIX都能給予貼近人體工學的自然姿勢,雖然還是有些可以改進的小地方,但絕對已經能讓MIX足稱為至今最好騎的gogoro了。
說到此處,倒也必須先說明個事情,本次之所以會名為“VIVA MIX”,在於gogoro已把VIVA從“產品”升級成“產品線”,甚至是更貼近子品牌的概念。換言之,未來還會有掛上VIVA品牌的其他車款出現,喜歡gogoro的朋友可以好好期待。
至於MIX這台車,有些人覺得改成10吋是降低成本。這種講法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因為只要仔細看看路上的摩托車,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十吋,而十吋胎的換置費用也會比12吋要來的低一點,更適合通勤買菜車的需求。不過,我是覺得MIX的車頭做得很大,配上十吋胎感覺有些“短腿”,有些人覺得好看、有些人覺得醜,我個人是覺得像是一隻小柯基,雖然看著有些不太習慣,但也挺可愛的。
而這個十吋胎配上原本gogoro 3的車體結構,造就出一個異於過往的親巧易控,畢竟車輛與騎士距離地面更近了。所以對於熱血騎士來說,MIX的傾角其實更大,等於能夠壓的更低;對於通勤族來說,則是更加的靈活好操作,整體是好的改變。
事實上,MIX真的是好騎,雖然我還是對於他“短腿”的外觀形象感到有些不太習慣,但騎著MIX在台灣擁擠的大街小巷裡穿梭,確實是比起之前的gogoro產品都還要來的更加輕鬆與愉快。此外,MIX也是“好用”的,原廠刻意加亮的前頭燈(與歐司朗合作)、合宜的置杯架與充電孔、更長的續航里程(將馬達出力調降),可以看出gogoro在降低成本之餘,又能給予MIX符合通勤車的配備要求(例如倒車功能),也顯見gogoro越來越懂市場(雖然後勤還是不好),不再只是個單玩設計與創意的科技公司。
至於最重要的一點,MIX本次推出了“皮帶版”,等於一款車型有鏈條與皮帶兩種傳動選擇。考慮到鏈條照顧的繁瑣,我個人是建議直接上最高階的皮帶版“BELT”,畢竟BELT也提供了比較完善的配備,而在騎乘時的寧靜感與穩定度,也是鏈條版所不及的。
總結來說,我認為MIX並非是原本的電動機車車主換購選擇,而是更適合成為觀望電動機車的族群所入手的“第一台電動機車”。因為他擁有與傳統燃油車更相似的騎乘感受,其所提供的售價與續航里程甚至是後續保養條件等,也都讓人較能接受。唯一要習慣的就是VIVA車系特有的撞色、跳色風格,這對於買菜族來說或許是需要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礙,但我想,應該也會有人將此視為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了。所以,如果你想入手一款電動機車,那麼台鈴的eReady FUN以及VIVA MIX,應該是目前最適合“入坑”的選擇,光陽的i-ONE也很值得期待(但得等換電站建置更完善一些),就看你要怎麼選了。
至今最好騎的gogoro:gogoro VIVA MIX試駕
發表:2021-04-07
GOGORO
在商場有著沒有一輩子的敵人這樣的古諺。如今這句話也落實在相爭、相比也相惜的BMW與賓士集團上。為了迎戰即將到來的電車時代,這兩大集團決定一起出資,共同建構更完整的基礎充電環境。由於電車投資範圍極廣,並非單純的把一台車從吃油變成吃電即可。因此全球幾大汽車集團現在已經把做電動車當成基本門檻,現在大家的重心都放在革新電池技術與構建充電設施。
眼看日本機車廠有所謂的國家隊,德國代表雙B車廠也覺得單打獨鬥風險太大,不如抱團打怪。然而兩家車廠畢竟都是車界名門,因此他們還找來英國石油巨擘BP集團一起玩。台灣車迷看到這裡應該不陌生,因為先前中油也表示他們要開始研發電動車電池與建構換電站。畢竟能源轉型衝擊對大的還是石油業,而車廠也看中過去加油站已經佈建好的站點,雙方合作是各取所需。因此BMW 集團 將與 Daimler Mobility共同出資,入股由BP集團成立的Digital Charging Solutions GmbH能源服務公司,將以33.3%的股份成為DCS的第三大股東。
DCS初期的主要業務是提供如共享車輛的電源管理服務,而這些業務其實BMW與賓士其實也都有相關子公司運行中。DCS預計到2030年將其公共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發展到全球70,000多個。目前他們在歐洲已經擁有約8700個充電點。而在英國bp也已經蓋有250快充展點,在德國也擁有500快充站。有了兩大車廠的加速,DCS對於車輛充電的數據收集將變得更完整。而雙B也可以在這次合作中,減少基礎設施的花費,可說是三贏啊!
合作代替對抗!德國雙B將共同出資興建基礎充電設施
發表:2021-04-07
DAIMLER
BMW
最前頁
上一頁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最末頁
汽車險保費試算
填寫車籍資料
選擇廠牌(必填)
BENZ
BMW
FORD
HONDA
INFINITI
LEXUS
LUXGEN
MAZDA
MITSUBISHI
NISSAN(日產)
NISSAN(國產)
TOYOTA(日產)
TOYOTA(國產)
VW
其他廠牌
選擇年份(必填)
選擇車款(必填)
若您查無廠牌、車款可直接前往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試算
我要試算
預設值:自小客,30~60歲女性,肇責無加減費
本服務由「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合計保費約
$
0
元起
立即投保去
政府要求必保
強制責任險
·
體傷保額20萬
·
死亡失能保額200萬
保愛車
?
· 乙式_火災,閃電,雷擊,爆炸,傾覆,抛擲物,墜落物,碰撞 (撞哪就賠哪)
· 丙式_僅限「車輛與車輛碰撞」理賠 (包含跟機車或腳踏車的碰撞)
乙式車體險
丙式車體險
竊盜險自負額10%
保他人
?
超額責任險_發生交通意外時,超過強制險與第三人責任險保額,不論體傷或財損皆可以啟動給付(就是之前討論度爆表之超跑險)
第三人責任險
·
傷害/事故保額300/3600萬
·
財損保額60萬
超額責任險 - 國道倍增型
·
保障1000萬 ( 保障範圍不含乘客 )
乘客責任險
·
保額每人200萬
· 快速試算之報價僅供參考,仍應以實際投保資料計算為準。
· 本保險試算服務由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如有商品問題請洽網路投保服務專線 0800-366-168。